關於生活在西方國家的二等公民
移居西方國家似乎成為了目前移民的首選方向,因為大家認為西方國家提供了世界上最高質量的生活。其實,這就像在追求某個名牌產品一樣,讓你身邊的人知道移居西方國家,會讓覺得很有優越感,因為大眾主流趨勢認為,移居西方國家就意味著個人身份和社會地位都得到提升。
實際上,西方國家一直還存在刻板印象,西方優越主義和傲慢偏見的問題。當你作為這些國家的新移民時會被一個殘酷的現實所打擊,那就是--------你永遠是二等公民!無論你是否承認,當你和當地人接觸越多,你遇到不愉快經歷必然會隨之增加,而且這無法判斷對錯,因為這是人類的本性!造成這些不和諧和歧視的的原因,是由於西方國家缺乏處理種族矛盾的經驗,以及缺乏訓練有素的去遷就他人的習慣,也或者僅僅是對種族問題的忽略和輕視。
如同以下的視頻(調查採訪),主持人在採訪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時,以一種明顯傲慢姿態的表現自己,在口頭表達和身體語言都表現出對總理的不敬,這看起來試圖在暗示新加坡這樣的小國無法更先進英國的可能性。然而,尚達曼總理表現地沈著冷靜,用不卑不亢的態度駁斥了主持人尖銳的問題。


關於種族歧視
“近期國際社會歧視亞裔事件增多”
觀望最近全球國際新聞,歧視亞洲人的事件頻繁發生,令當地生活的亞裔不安感明顯增加:在倫敦,來自新加坡的留學生Jonathan Mok被一群青少年圍毆至重傷,還遭到和新冠病毒有關的辱罵。照片顯示,他右眼紅腫,留下一大塊淤青,鼻子也被打到流血。到醫院求醫後被發現臉部幾處有骨折,醫生告訴他或許須要進行改造手術來修復骨頭。
-
圖片來源 早報https://www.zaobao.com.sg/realtime/singapore/story20200303-1033834
-
視頻來源 BBC
“調查顯示:美國種族歧視現狀與30年前一樣嚴重”
最新調查研究顯示:「美國種族歧視的現狀,同上世紀80年代一樣嚴重,特別是在就業市場方面。白人申請者得到的面試機會,與非洲裔美國人相比超過36%、比西班牙裔多24%。
“新加坡的社會安定和諧離不開政府實行的種族平等政策”
1965年,建國總理李光耀在獨立當天這麼說過「新加坡並非一個馬來人的國家,也不是一個華人或是一個印度人國家。」在新加坡,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,這個信念可以說也是當年新加坡獨立的一個重要原因。因此種族和諧的要求一開始就存在於新加坡的建國基因裡面。從建國至今,政府的具體政策包括:

-
圖片來源 新加坡新聞頭條
组屋中的社区族群比例政策
新加坡組屋實行的是社區族群比例政策(EthnicIntegration Policy),執行配額制度,以保證組屋的各種族人口比例與全國水平大致相當。如該區華人太多會禁止華人再買房子,把位置留下給馬來人、印度人或其他,這其實就規定了不同種族的人要生活在一起,並相互瞭解。

-
資料来源 Singaporewatch.org
《煽動法令》的嚴格約束
《煽動法令》(Sedition Act)規定,「製造不同種族或社會階層之間的憎恨和敵意的行為」是一種犯罪,這是對種族敵對強有力的一條禁令,因為關於種族差異的幫派主義、氏族主義言論往往會冒著「製造不同種族之間憎恨」的風險。